top of page

let's be the hope

─ Q&A  ─

蘇格拉底留給世人兩大智慧

第一:認識自己
第二:我只知道一件事,就是我一無所知

學習過去、活在當下、憧憬未來

重要的是不要停止發問

感謝每個提問,令我們學習反思

願成為彼此成長路上的良伴 

know thyself. One thing I know,that is I know nothing.Learn from yesterday, live for today, hope for tomorrow. The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stop questioning.

  • 查了資料發現2001年Google才成立三年多、當時連國外都找不太到農民直接銷售的網站,才十來歲的妳就能開創產銷平台,2003年線上教學剛興起,業界收費高昂,妳卻創立免費教學...請問要如何培養「創新力」呢?▶點此
    創新在於用新的眼光看待原有的事物,個人經驗來自於「發現問題、定義問題、解決問題」,首先對事物要有足夠的熱情,才會有「感覺」(感受、覺察),因為不捨老農滯銷、弱勢孩子沒有公平學習資源,於是覺察到自身專長,做出改變。 唸了博士後,理解創新主要可分四類「Architectural innovation(結構創新)、Disruptive innovation(顛覆創新)、Radical innovation(增進創新)、Incremental Innovation(漸進創新」,無論是學理或實務,都能從中發現可創新之處。
  • 妳十二歲開始幫企業做網站、寫程式的專長收入去做善事,還有哪些收入來源支應計劃呢?▶點此
    12歲起學會架站後,主要是承接一些公司網站case,幫他們架網站、寫程式而有收入,直到18歲上大學後,較有課餘時間可到各地演講,以及獎學金、比賽獎金、寫作版稅、翻譯、攝影、傳記等半工半讀的「斜槓專才」收入。 雖說「有多少的專業收入、就要付出多少的善行」但執行過程中難免計畫趕不上變化,遇到左支右絀時,只能先向父母借用。
  • 我是公民老師,這學期教了妳的課文,備課時發覺妳不僅不接受捐款,自掏腰的包付出金錢,更付出無價的時間、心力和腦力去落實公益行動。個人經驗覺得「捐錢困難,做事更難」,是什麼力量讓妳堅持呢?▶點此
    我一直相信「付出,不是有限的施捨,而是無限的獲得」,從國小開始行動至今,學習許多課堂不一定有教的軟實力,從活動策畫、團隊協作、人事溝通、時程管理、成效驗收等流程,也因為自掏腰包,更加撙節用度。 經常鼓勵學生,只要勇於實踐理想,至少會獲得珍貴的「兩億」,正式「意義」及「回憶」。無私的心天地寬,深知個人力量有限,無法比擬財團、基金會的規模,期許以「拋磚引玉」的方式,帶動「人人行善」的效應。
  • 妳家人變賣玉飾買二手電腦給妳,為什麼架站收入不是孝敬父母?而是投入公益呢?▶點此
    從小看父母日夜操勞,幾乎每天工作十五個小時,幾十年沒間斷過,當然第一筆收入,直覺也是孝敬父母,未料他們將紅包內的錢拿出來還我,只收下象徵的紅包袋,跟我說:「爸媽只唸到小學跟補校,也不懂什麼電腦,這是上天給妳的能力,若只私用的話就太可惜了。」他們覺得我已幫忙做成衣網站改善家計了,能將電腦專才用在更多地方。
  • 我們到烏干達當志工,當地的NGO提到您有在幫他們策畫公益專案,請問有哪些項目呢?印象中記得您公益是在台灣為主,是什麼契機讓您幫助更多國家?▶點此
    當初得知非洲許多人衣物磨損、長時間紫外線曝曬,導致皮膚病惡化,二手衣又未必符合所需,於是製捐萬件新衣贈送非洲多國,希望送愛非洲同時也能創造在地工作收入。更深入了解後,得知在非洲需要的不只是資源,而是運用資源的知識,真正窮困原因並非物質匱乏,而是窮於規劃的能力。 於是結合了聯合國志願部、非洲各國公益團體,協助他們尚未充足的創新策略、專案管理、社群傳播、行動方案、社會創新、數據分析、資源整合、調查報告、多語編譯、培力育成、成效評估等發展。 實踐全球在地化(Glocalization)的過程,我也收穫許多,例如有貧民窟中水質汙染,導致瘧疾等傳染病肆虐,原先以為要改良管線跟自來水地下系統,但那鉅資費時,腦力激盪後透過發放「肥皂」的方式,有效降低傳染病。
  • 妳剛出生時家境穩定,卻因為父母的服裝代工業被人倒債,他們變賣家產,承擔不是自己的債務,導致讓妳才兩、三歲就得跟著擺攤,父母為何做這個決定?對妳的教育有哪些影響呢?▶點此
    父母親唸完小學、補校後,就隻身北上當裁縫學徒,勤儉打拚,白手起家,從事成衣代工,累積許多客戶信賴,原以為終於能苦盡甘來,未料又被倒債累累,父母相信「失敗一時,做人一世」,承擔起不屬於自己的債務。 頓時跌入谷底,雖無法受學前教育,但他們會教我看招牌認字、找零錢學加減。當擺攤沒客人時,母親就會唸二手書給我聽,街道雖冷清,但內心是溫暖的。 「憨慢講話,但做人很實在」正如父母的寫照,他們的身教影響至深,例如看見隔壁攤的阿伯行動不便,父母會放下手頭工作去幫忙,我年幼納悶不解,他們告訴我「妹妹,爸媽有天也會老,如果還在擺攤,妳想要別人幫我們嗎?」以淺顯的方式讓我學習同理心的重要。
  • 學校老師說,妳3歲開始就得擺三攤,從市場、黃昏市場再到夜市,上小學後也得放學去擺夜市,算算10多年的擺攤生活,是什麼感覺呢?如何才脫離貧窮?▶點此
    約三歲起跟父母南北擺攤,清晨四點多菜市場、下午黃昏市場,到晚上夜市,吆喝叫賣些氣球、飲料、花生、玩具雜貨。忙到凌晨一、兩點,因為無法租固定攤位,哪邊市集、廟會跟活動熱鬧,就趕往哪邊,經常睡在小貨車上、白天在公園擦澡。擺攤到八歲要上小學,才在雲林租鐵皮屋,一開始是做雜貨店,放學再到市場幫忙擺攤,到十三歲學會做網站後,幫父母本業成衣代工架設網站,逐漸有訂單而改善家計。 回味十多年的擺攤生活,教會我懂貧知苦、知足惜福,以及最重要的「苦中作樂」(bitter-sweet)的能力,例如:鞦韆想像成雲霄飛車、撿石頭當家家酒、比賽誰拍的蚊子多、還有家人常說的「做人不能低頭,不然…會看到雙下巴哦!」先改變心態,才有機會改變生活。
  • 有雜誌報導,妳先幫自己阿公賣兩年的柚子,之後又幫其他農民賣了十多年,為什麼沒繼續幫自己阿公?▶點此
    11歲初始是幫自己阿公阿嬤銷售 ( 2001年用email,2002年成立農產網站平台),有些成效後,許多老農來請託,而2003年阿公的農地面臨水庫道路工程,無法再種水果。所以從2003年至今,是幫忙上百戶缺乏管道、滯銷困境的老農、小農及貧農,所幸能建立農產電商模式,帶動各地助農E化的風氣。
  • 我的論文在分析併購,大部分是被收併購的案例,較少見沒被收購的案例,找到妳的資料,曾經「安安教學網」有企業開價要收購,但妳卻婉拒了,可以談談不願被收購的原因?▶點此
    2003年台灣線上教學興起,弱勢生無力負擔不低的費用,因此啟發我架設免費教學。2005年台灣出現收購熱潮,例如身為社群平台代表的「無名小站」,被Yahoo!奇摩以七億元併購。而當時安安網站被視為熱門教學入口,不僅累積數百萬人氣、眾多師生來函,全國有九成多的校園連結本站、也是政府機關的推薦網站。 因此也有補教集團提出收購,以利於擴展版圖。收購條件在那年代的雲林家鄉,可買兩、三棟房子,對於還在租鐵皮屋的我們而言,當然具有吸引力。但跟家人討論許久後,擔心被收購變成收費,有違初心,若弱勢孩子寫信來問,不知如何回答,念此,最後仍是婉謝。 猶記得師長說:「心底無私天地寬,所謂的無私,並非一點私心都沒有,而是把公眾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前。我當然有私心,看著學生滿足的笑容,這份私心就喜悅滿足了!當整個社會共好,個人也會跟著更好,反之,若國家敗壞沉淪,個人也得承擔社會失序的成本。」
  • 現在念大二有參加籃球隊跟餐廳打工,覺得好累分身乏術,沈姊姊妳一路上身兼多職、半工半讀,執行這麼多的計畫,請問要如何管理時間呢?▶點此
    坦白說,初期我也不善時間管理,經常熬夜只睡三、四個小時,冒出痘痘黑眼圈、長出白頭髮時還不以為意,直到好幾回突然白血球急速上升、暈眩昏倒,送急診吊點滴,看到家人憂心匆匆,才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。 相信你能搜尋到成百上千的方法,例如我常用的:科維四象限法/N字法則/輕重緩急、GTD法則(Get Things Done)、八二法則(Pareto principle)、時間ABC分類法、番茄鐘(Pomodoro Technique)、三隻青蛙(Eat that frog)、限時/封鎖(block)易分心的網站、正念冥想專注(Breath awareness meditation)等......。 越自律、越自由,要記得「時間管理」的核心其實是「自我管理」尤其在容易分心的時代,更需要練習「專注力」,沒有最好的方法,只有最適合自己的,要緊的是將這些理論內化為日常的一部分才能持續。
  • 芯菱姊姊,我高三了還是不敢開口說英文,可是妳十幾歲就能出席紐約聯合國會議、美國華府表揚領獎、柬埔寨志工交流、到奧運展覽,還到印度全球大會、矽谷Google演講,要怎麼練習口說跟聽力?▶點此
    其實我跟你一樣,國中學校才有英文課,但偏向閱讀及寫作的考試導向教學,缺乏聽力及口說的訓練,那年代補習費高昂無力負擔,為了出國,開始摸索一些自學的方法,例如: 自創英文環境:首先把你手機、電腦、常用網站改為英文介面。生活物品都寫上英文標籤,用英文做筆記、寫日記、待辦事項等內容。出門在外則想像自己是法國人,母語非中文/英文,只能看英文標誌。 矯正發音:練習IPA基本音標,聽力與口說要進步,務必要先把音念對,先求準確不求速度,當每個音都念正確後,自然會有連音跟節奏感。 (參考教材: 美式發音、英式發音,請選一種練習,初學者不適合美式加英式混著練習,台灣常見教材主要是美式發音) 聽力與口說:Youtube上有眾多免費資源,能多找外國人教英文的影片,直接用英文關鍵字搜尋,例如How to pronounce “th”。能多搜尋有興趣的主題,例如電影、運動、音樂、偶像等英文關鍵詞,更能結合想學的領域,例如Time management tips、How to be creative… 練習方法:第一次聽「關閉字幕」(不求完全聽得懂,能聽幾成算幾成,一直聽下別斷續,可從上下文語境中猜文意),第二次開英文字幕,最後,則是自己英文口說出一分鐘摘要內容。口說的關鍵是直接用英文思考,而非中翻英,若想知道是否發音正確,可以錄音回放、手機「語音輸入法」,或者用「手機迴音」同步聽自己的發音。 無論學習什麼技能,都要應用費曼學習法(Feynman technique),「教是最好的學」,輸入(Input)→加工(Process)→輸出(Output),能用自己的語言重組、表達出來。 真實口說中難以確保100%完美,別怕犯錯,我相信「Focus on Connection not perfection」重要的是如何連結起溝通對象。上述簡要分享,有更多的資料跟方法,有興趣歡迎再進一步交流哦!
  • 我在竹科做PM專案管理,職業慣性的稍微分析你們執行的幾十個公益工程,估算至少要好幾千萬才能達到這般成效,很佩服你們用九百多萬就能辦到,有什麼訣竅嗎?▶點此
    稱不上訣竅,可能因為資源有限,才能激發潛力,例如:剛學電腦是「撥接上網」時代,按分鐘計費,為了省錢,上網前須先列出待辦清單,連線後須專注完成。也因為資源有限,我們無法捐大錢、做出最大的規模,而是要親力親為, 並善用「SMART目標制定法」,創立模式推廣運用。
  • 我只是平凡家庭主婦,平常會捐款給基金會,可是看見新聞說...有組織每年募款上百億卻只公開一頁財報;有的把幾十億捐款買房地產,竟然登記在董事名下;還有的靠民眾捐血賣給醫院收入幾十億……。看到妳跟陳樹菊阿嬤,想支持妳們,但妳們都沒接受捐款,我還能怎麼做好事呢?▶點此
    感謝妳對社會的愛心熱忱,台灣有65,000家以上的非營利組織(NGO),其中肯定有許多用心做事的團體,國內每年公益捐款約高達600億元,2019年2月《財團法人法》終於實施,期待政府能逐漸健全制度。 做好事有很多的方法,建議能結合妳自身專長興趣出發,例如:喜歡說故事的話能到學校當閱讀媽媽;喜歡大自然能淨灘淨山;喜歡毛小孩可以關懷浪浪;擅長設計可以幫忙製作文宣品;擅長寫作可以幫忙文案推廣;擅長廚藝可當烹飪志工......。 捲起袖子,不僅服務群眾,更能提升自身能力,如德雷莎修女言「無法做偉大的事,而是用偉大的愛,來成就平凡的小事。」(Not all of us can do great things. But we can do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.) 相信在服務的過程中,妳會有更深的收穫。
  • 沈老師:我們班最近送餐街友,有張貼海報宣傳,卻被別班的說我們只是想紅、矯情、消費弱勢...我們哪裡做錯了...難道為善只能不欲人知嗎?▶點此
    記得十一歲開始幫農民賣水果、架設免費教學網的時候,曾有些記者想採訪,而我受到「為善不欲人知」的影響,所以初期全都婉拒,直到千辛萬苦做好網站後,無論怎麼發文宣、寄海報給各校,用戶寥寥可數。正好又有記者想採訪,猶豫之際有個長輩告訴我:「歐陽修當年說『為善不欲人知,為惡眾所皆知』原意是「好事不出門,壞事傳千里」,導致社會氛圍負面消極。 正因此才要讓更多人認識善行,一來是能啟迪人心、鼓勵更多人行善,二來是有更多人認識後也能來指導你,越做越好,造福更多人。」為了推廣教學網,才開始受訪,認為焦點並非個人,自身只是「橋梁」的角色,讓更多人認識需要的角隅,盼能促進「人人行善」的風氣。
  • 沈小姐您好:我們到農村田調時,聽到不少農民提及您為了「一元柳丁」投書發聲,督促政府建立「九五機制」,也保障滯銷困境的高麗菜、香蕉、柿子等農產品,好奇妳過程面臨哪些壓力?什麼動力讓您堅持呢?▶點此
    那年寒冬的「一元柳丁」事件歷歷在目,未料一篇投稿會掀起全國風暴,當媒體落標「14歲農村女孩對槓政府」時,收到無數親友師長的關切,擔心我被貼上標籤、黑函汙名,各方壓力,甚至面對種種威脅......。猶豫徬徨之際,正好念到哥白尼的傳記,他面對龐大勢力說:「儘管你現在把我判刑,地球還是繞著太陽轉。」不能因為沒看見,就說不存在,怎能在別人的苦難面前,轉過臉去呢? 尤其每天往返學校路上,都會看見老農消瘦佝僂的身影,自忖著假如失敗了會怎樣?頂多回到童年擺地攤生活,並非沒經歷過,但如果辦到了呢?將攸關鄰里及各地的果農生計。尤其多少的無名英雄,飽受苦難仍願將一生奉獻給土地,我絕非英雄,慶幸的是,我能與英雄並肩而行。(一元柳丁事件歷程請點此全文)
  • 沈姊姊:在課本讀到妳的文章,我也好想學拍照,可是沒有這麼多錢買專業相機,聽說你相機是用租的?要怎麼把人物拍得自然?▶點此
    我剛開始拍〈草根台灣臉譜〉時,還沒有足夠經費買專業相機,於是先用「租相機」的方式,一天租金約幾百元~一、兩千元左右,因為用租的,特別珍惜使用時間,租用幾次後,若有比較常用的器材,再去找二手/三手品,平均比新品便宜三折到七折左右。 拍草根臉譜主要兩個模式,第一是先上前聊天,過程中捕捉對方的一顰一笑。第二則是看見精采瞬間,會先側拍,再上前聊天、徵詢畫面人物的同意。當然,器材只是輔助,最重要的是記得「世界不缺少美,而是缺少發現」。
  • 最近面臨職涯選擇,不知道要去尼泊爾當志工還是先去上班?妳的書提到多次的抉擇,像是妳為了辦免費課輔班,放棄世界電腦大賽金牌機會;考上私立名校卻為了省學費行善,而選擇念公立社區學校...。要如何做出對的選擇呢?▶點此
    謝謝妳的來信,其實每個選擇並無「對與錯」,只有「得與失」,這提問讓我想起哈佛商學院教授Youngme告訴徬徨的兒子:「人生有無數的選擇,若每個交叉路口都選擇更感興趣、激發動力的事,持續下去,你會發覺一直都在熱愛的道路上。」 聽起來很理想,畢竟很多人現實生活的條件關係,必須有所妥協,但請記得「放下」並不等於「放棄」,如何運用下課/下班後的「黃金三小時」才是關鍵。若沒有花時間創造想要的生活,未來將花更多時間,去應付不想要的生活。
bottom of page